- UID
- 107
- 帖子
- 471
- 主题
- 56
- 精华
- 0
- 威望
- -2
- 金钱
- 1033
- 在线时间
- 21 小时
|
2#
发表于 2011-1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信息
专辑名称:《匆匆》
地区:台湾
发行时间:2005年4月15日
语种:国语 其他
专辑类型:CD
音乐类型:民谣
监制:熊儒贤
专辑故事
2006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作和最佳年度歌曲颁给了一位叫胡德夫的人。这位银发满头、身形矮壮的卑南族歌者,在台湾有着传奇般的声名和事迹。然而内地的普通听众几乎不可能听到过他的声音,因为出道30多年,他第一张也是惟一的一张个人专辑《匆匆》,刚刚于2005年4月录制完成。
2005年4月15日,胡德夫在台北开个唱,身处香港的龙应台得知,立刻乘机飞回台北观看。如她所料,演唱会当场,汇聚了一千功成名就的台i湾文化人及蓝绿政治人物——而今在台湾,能让两个党派的政治人物平静并肩地坐在一起的,可能唯有胡德夫了。30年前,他们多半还是年轻的学子,就听着胡德夫的歌一路走来,许多人都是胡德夫的朋友。30年后,再坐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已分属对立的两方,只有当台上熟悉的歌声响起,他们还会用手去打同一个拍子,用心去哼同一个曲调。这是传奇的胡德夫的力量。现年56岁、被称为“原住民民谣之父”的胡德夫,曾经唱响了台湾第一首创作民谣《美丽的稻穗》,在1973年举办过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首唱《乡愁四韵》……他以歌参与了台湾那个动荡的时代,并成为其中标志性的人物。去年在纪念台湾民歌运动30周年的时候,台湾乐界办了一个盛大的音乐会,罗大佑开场,胡德夫压轴——因为与胡德夫一起并称“民歌运动三君子”的李双泽和杨弦,前者于1977年意外离世,后者于1982年远走美国做了一名中医针灸师。其他民歌运动早期的关键性人物,有的做了唱片公司总裁;有的做了政客。歌手胡德夫的孤独是那么刺目。
《匆匆》不是一张最新创作集,它收录了胡德夫在过去30年问陆续唱过的12首歌,其中大多已是流行音乐研究者收藏的经典。专辑并非在专业的录音棚里完成,而是在胡德夫早年就读的淡江中学的小教堂里录制的,惟一的伴奏乐器是40年前那架断了两根弦的老钢琴。录制共花了两天时间,其间,胡德夫和朋友们时不时地谈笑,看着窗外的日影移动,很多废弃的母带里夹杂有蝉声。对于一张歌迷等待了30年的唱片来说,这样的录制过程多少显得有点漫不经心。
这位影响了罗大佑、叶佳修、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的“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虽然登台超过30年,但在《匆匆》之前发行过的歌曲只有8首。因此《匆匆》发行时,在台湾曾经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
当30年后胡德夫终于带着一张唱片和他的原住民歌唱团队来到大众面前的时候,人们确信胡德夫依然挺立,台湾的“野生音乐”依然挺立。
专辑介绍
作为一名民谣歌手,胡德夫已经影响了民谣整整30年。提到民谣,提到原住民音乐,胡德夫始终是一个不能绕过的名字。从1970年代台湾省价码最高的钢琴酒吧歌手到2005年4月他自己第一张专辑《匆匆》面世,这个自称台东卑排族(父亲卑南族、母亲排湾族)的胡德夫用一种朴素而悠远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是最纯粹的海洋蓝调。
在轻浮的躁动遍地盛放的年代,胡德夫是少数可以令人安静下来的声音。倘若一间光线晦暗的屋子里缓缓流动的是胡德夫的音乐,你便能看到连绵的山峦、汩汩的溪水、广阔的海洋、静谧的月光、自由的飞鸟。那是一种苍茫而原始的听觉体验,足以颠倒你所身处的时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胡德夫实际上已经担负起记录和见证台湾原住民文化的使命。他的歌声中一样有缠绵悱恻、一样有爱恨离愁,但他的情感从未寄托在某个具体的人或者某一次具体的爱情中。胡德夫的音乐视角早已超越了狭隘的个人情爱,每一个音符都浸满了他在现实边缘与思想主流之间挣扎的痕迹、每一段旋律都融入了他与他的族民们久远的呐喊和呼吸。
胡德夫的创作就像他的生命中的每个脚步,一步一步,从他的音乐也看见他生命的轨迹:他遇到李双泽,开始民歌,唱起《美丽的稻穗》、《牛背上的小孩》:海山煤矿的惨剧,他“为山地而歌”,唱出愤怒的《为什么》;《大武山美丽的妈妈》唱出山里带不走的姑娘,因为他找回了莫那能从小被带走的妹妹。每一个音符,就是胡德夫生命的每分每秒。由这些音符的萌动而陷入更深刻的感动,从吹向台东大山的《太平洋的风》,到分享岁月的《匆匆》,每个音、每个字都将从毛孔钻进血液,再从心灵回应出,那布满全身的沸腾!完全没有一丝预警,也完全没办法控制。只当音乐响起。
胡德夫的海洋蓝调,简单、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一切都彷佛从他的胸膛里直接流泻了出来,听他的歌声,可以感受他的磁性魅力,听他的钢琴演奏,却可以感受到充沛丰盈四射热力。就是这个最传奇的歌手─胡德夫,他一开口,全世界都要沉默。在一张普通的流行唱片里,我们通常能看到的是歌名、歌词、歌手摆出各类造型的照片,但其实更多的东西已经被我们的现代化旋律遗漏了:歌曲的故事、歌手的记忆、歌声越过时空对历史背景的访问。2005年春末,胡德夫突然决定了:用一张黑白色的专辑去还原一张唱片应有的质感和温度。对于台湾乐迷来说,胡德夫的名字已若隐若现三十年了。对于大陆乐迷来说,胡德夫的歌声是从2005年4月15日野火乐集出发的网络上才开始直入人心的。
专辑影响
当台湾民歌经历了三十年的潮起潮落后,一位威严而从容的父亲露出了身影。他那如海洋般开阔的胸怀,从来没有面对过流行音乐的十里洋场,而是一直朝向着一片野火丛生的湿草地。《匆匆》就像一根脐带,一边维系的是台湾民歌从艰难岁月里煎熬出的韧性,一边牵扯的是流行曲在花样年华中支撑出的质感。它收割的不是甜蜜,而宁愿是疼痛。
这张专辑的十一首歌,纵横的是一个心灵孤岛三十六载匆匆的时光。当卑南族的少年穿越了半个世纪的风尘后,他已历练成呵护一片沧桑盆地的一位长老。从一张专辑的五十分钟,回首一片土地的五十年,这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史上,竟然从未有过先例。淡水河岸的童年、兰屿岛反核运动、反玛家水库抗议、921地震救灾、为民主运动背井离乡的赤子、对青春期战友的追忆……这是一张从遥而来向远而去的专辑,它里面耕种的是如泥土般松软而芬芳的歌声,它们就像一个少年的脚步,踏破了黑夜,也拍醒了中国。一个个青年的故事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比音乐更让人难忘的是胡德夫的经历。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做着跟音乐有关的事。期间,他还做了很多似乎与音乐无关的事。义无反顾地走出咖啡厅,走上街头,走进山谷,走向矿难刚刚发生的出事点。《最最遥远的路》是胡德夫的代表作之一,犹如鲍勃迪伦,却又不拘泥于Jazz的庸懒和浮华,源自生命本质的诉求,在愤怒的钢琴声中爆发。胡德夫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商业操作包装出来的所谓歌星,他的歌声是记录那些匆匆而过的茫茫人海,记录生命的血、汗、泪,记录喜怒哀乐的升调与降调,记录一条路的起点和尽头。
《胡德夫:匆匆》音荡的灵魂,回家的旅程。爱叛逆、任性的人。金曲奖六项入围,经典珍藏。只要他一开口,全世界都要沉默!最佳国语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最佳年度歌曲奖;最佳作曲人奖;最佳作词人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严长寿、蒋勋、蔡康永、蔡明亮、陶晓清、陈绮贞、林怀民、吴锦发、李焜耀、李宗盛、何颖怡、伍佰等——感动推荐。
严长寿:无法想像的是——台湾竟然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才让胡德夫的专辑问世。
蒋勋:他的歌是台湾最美丽的声音,他深沉丰厚的声音,使我想起东部耸峻的高山,使我想起澎湃广阔的海洋。
蔡康永:这几年我见闻了这么多人,结果当我再次听见胡德夫,还是像初次听见时那么感动。
蔡明亮:唱自己的歌的人,这个世界已经很少了,为什么让我们等那么久?胡德夫的歌声,诚实有魂魄,召唤我们失去的山林河川,遗忘的海与天空,都回来了……
陶晓清:“闭上眼睛听胡德夫弹唱,真是一种享受!那发自内心的诚挚,令人感动。这是一张迟到了30年的唱片!但现在的胡德夫仍然如此动人!”
陈绮贞:突然想坐下来,看书,喝自己泡的红茶,不用刻意让出耳朵,就被这个音乐交换了那个好久不见,不给人压迫感,安静的我。
林怀民:胡德夫是台湾最动人的呼唤。谢谢野火乐集以最素朴清亮的录音,把它带进我们的生活。
吴锦发:这样的“歌咏者”终于要出片,我愿意像在森林里聆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一般,怀着敬谨的心理享受它,体悟它,让自己的灵魂也跟随他的乐音漫舞。
李焜耀:学生时代就是胡德夫的歌迷了。清亮悠远的吟咏,高亢雄厚的嗓音,洋溢着浓烈的感情,浑然是源自于这块土地上的最真实声音;三十多年过来,岁月痕迹增添了歌声的人间味,些许沧桑、曲折,更多的坚毅、挺拔,不变的还是更为丰富的感情,更接近大地与人群的感动。很高兴,终于有收藏的机会了!
李宗盛:他是沿着灵魂;从心里唱的歌。Kimbo的创作与歌声,是台湾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开始,直到现在,他都具有令人灵魂的爆发力!
何颖怡:胡德夫老师的声音,像是原住民沧桑时的缩影,令人低迴不已!
伍佰:他发明了一种属于自己的JAZZ,这个境界比Blues还高,因为它让我看见所谓“灵魂解放”这个东西。 |
|